10月20日,丽兹·特拉斯宣告辞去英国保存党党魁和辅弼职务。此前一天,老牌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最新出炉的封面图片,便是特拉斯身着古罗马战袍,一手举英国国旗“披萨盾”,一手持“意面叉”,大字标题是“欢迎来到不列颠大利”(Welcome to Britaly)。一语双关挖苦两国政局不稳、方针多变的趋同性,专题文章《英国行将完结向“新意大利”的改动》,更是把这种类比言无不尽。
这种幽默感当然无法被许多意大利人安然接受。意大利驻英大使兰贝蒂尼(Inigo Lambertini)愤而投书《经济学人》,责备该刊“最陈旧的刻板形象”。惋惜的是,假如这次媒体构思产生在三个月前,那么意大利的刻板形象受害者成色或许会愈加满意;可是当德拉吉政府被推翻、右翼联盟取而代之、有极右颜色的新总理走马就任后,这种类比反而显出了更强的说服力。
当地时刻2022年10月20日,英国辅弼特拉斯在伦敦市中心唐宁街10号宣告讲演,宣告辞去职务。从2016年6月的脱欧公投以来,英国政局一直不稳,唐宁街十号进入“短租”形式,六年内历经卡梅伦、特蕾莎·梅、约翰逊、特拉斯和苏纳克五任辅弼,其间特别以特拉斯的45天短寿任期最富有戏曲性。这不由让人疑问:从前作为“议会之母”、为全世界奉献过高明政治才智的英国议会制,为什么走到了和意大利同病相怜的境地?六年五任辅弼,究竟是病灶的产生,仍是纠错机制的表现?其间若干经历,或许值得旁观者罗致。仅凭张狂不胜大任
复盘从约翰逊到苏纳克的辅弼更迭进程,特别是环绕特拉斯的风云,能够得出的首要经历或许是:面对当下世界的纷繁复杂局势,因循守旧的意识形态张狂不是解药,注定不胜大任。
在约翰逊山穷水尽时,接班人的竞赛格式其实并没有太多悬念。尽管开始有多达八人参加比赛,但终究逐步缩短为“两条道路的奋斗”,一是以苏纳克为代表的温和派,建议恰当扩展社会开销、一起恪守财务纪律,二是以特拉斯为代表的强硬派,建议以撒切尔为师,返回到保存党最宠爱的大幅减税、减少开支的小政府形式。在冗长的比赛过程中,尽管苏纳克大都时刻内领跑其他提名人,但许多查询人士现已预判到,一旦进入1对1的终究党员投票决选,更受保存党底层铁杆党员喜爱的“草根宠儿”特拉斯反而胜算更大,而终究效果也印证了这种预判。
特拉斯上台后,刻不容缓将她在竞选阶段提出的政纲付诸实施,这便是后来恶名昭著的“迷你预算”,这份预算企图在低迷时期以减税拉动经济增加,无疑表现出“涓滴经济学”的典型思路。后者在经济学上能否有用建立,至今仍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但更实践的问题在于,“迷你预算”的减税计划“顾头不管腚”,价值450亿英镑的“半世纪以来最大规划减税”(特别针对殷实阶级)加重了财务窟窿,却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筹资计划,效果商场一点点不买账,导致“股汇债三杀”的灾难性局势,也验证了此前苏纳克在竞选争辩中所说“靠借钱脱节通胀乃是童话故事”此言不虚。能够说,特拉斯短短45天的执政,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幕插曲,用一个完美的不和比方验证了苏纳克的竞选政纲,为后者的终究上台进行了衬托和背书。
但值得注重的是,在终究败局已定之前,特拉斯极力运用一套“政治极化”言语来进行发动,人为地划分出“增加”和“反增加”两大阵营,将对立声响一概斥为“反增加联盟”(anti-growth coalition),在她看来,后者包含了工党、自在民主党、苏格兰民族党、工会、利益集团、政论人士、反退欧人士、急进环保集体等等,乃至连保存党内部和她定见不一致的人都包含在内,可谓世人皆“反”、唯我独“增”。这种“正邪不两立”式的极化思想,某种含义上接连了近年来(特别自脱欧以来)欧美的民粹主义形式,只不过将“仁慈公民vs堕落精英”倒置过来,变成了“支撑增加的保存党精英vs对立增加的各色大杂烩”。
这种极化思想不是特拉斯个人的特产,事实上也是适当一部分强硬派保存党人同享的形式。内政大臣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作为党内疑欧力气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前在10月18日的议会发言中也责备工党、自民党和那些“读《卫报》、吃豆腐的警醒主义分子”(Guardian-reading, tofu-eating wokerati,意指左派、素食主义者和更广泛含义上的环保主义者)狼狈为奸,是“紊乱联盟”和“反增加联盟”。尽管她的辞去职务成为压垮特拉斯政府的终究一根稻草,但从中不难发现,抛开权谋之争,在这场政治极化进程中,特拉斯不是一个人在用相同姿势战役。
清楚明了的是,特拉斯从担任阁员到闻名辅弼,雄心壮志地全方位仿照前辅弼撒切尔夫人,大规划减税方针便是空前绝后之作。但相同清楚明了的是,她面对的年代局势和撒切尔彻底不同。后者其时接手了此前工党留下的烂摊子,对立凯恩斯主义,敞开了以大规划私有化和缩短开支为标志的新自在主义转向;但四十年后的,英国经济面对新冠疫情、战役和通胀的三重连击,疫情期间英国的大规划支撑工作及投进信贷办法,相同正出自于保存党政府的手笔,而特拉斯也并不排挤国家本钱在许多范畴(特别是动力)的介入,乃至“迷你预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在两年内耗资1300亿英镑,为饱尝高通胀之苦的民众和企业供给动力费用补助,让其免受商场不坚定影响。能够说,尽管在减税办法上模糊能够看到撒切尔的影子,但在更为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上,特拉斯彻底无力仿效。
尽管内核层面无力仿效,外在表象却千篇一律地好斗。和撒切尔相同,特拉斯对工会运动深怀歹意。她2012年参加合著的小册子《脱节捆绑的不列颠尼亚》(Britannia Unchained)曾称英国人“归于世界上最糟糕的游手好闲者之列”(在引发争议后又撇清职责,说这段话来自其他合著者,和她自己无关);在出任辅弼之前,她相同曾被爆出暗里对话中轻视地称英国工人缺少外国劳工的“技能和勤勉”,应该“多干点活”,这番表态被解读为讪笑英国工人“懒散”;而在高通胀布景下的竞选争辩中,她又冷酷地标明,民众不该该事事依托政府。当年撒切尔不惮于动用强力来约束工会运动,而前史并没有给特拉斯相同的时机展现出相似的气魄。
耐人寻味的是,特拉斯刚刚上台时,言论翻出了她当年在自在民主党(亦即她后来口中“反增加联盟”的一员)大会上一段热情汹涌的讲演。这位19岁的未来辅弼,其时俨然是急进左翼的一员,呼喊废弃君主制,由于“咱们不相信有人生来便是为了控制”。时隔30年后,特拉斯富丽回身、成为保存党内最受底层保存力气欢迎的人物。她当然有权利“觉今是而昨非”(她后来将这段履历称之为能够和年轻人吸毒混为一谈的过错),但好像在这条对错之路上义无反顾地走到了另一个极点,用和当年呼吁废弃君主制相同的强硬,来抵挡今日的“反增加联盟”。
当地时刻2022年10月14日,英国辅弼特拉斯在辞退前财务大臣夸西·克沃滕后,在唐宁街10号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问题。坊间曾由一句耳食之言的“名言”:“一个人20岁时不是左派,就没有良知;30岁时仍是左派,就没有脑筋”(这句名言曾衍生出各种变体,加之于柏克、丘吉尔、罗素、基佐、克里蒙梭等名人之口,但实在出处不可考,现在有据可查最为挨近的版别,是法国文人Jules Claretie在《1870-1871年革命史》中声称是柏克所言,但后者的著作中并没有这句话)。它的原意是说,人跟着年岁和履历的增加,本应变得“去急进化”、回归务实保存的中道理性,但单纯的”左派/非左派“之分却没有包括另一种状况,即有些人不只会改动主意,并且会变得“反向急进化”,在相反方向上越走越远。他/她表面上所坚持的建议现已截然不同,但内涵的思想形式仍然具有同一性,乃至愈加固执。以缺少兜底的减税方针为标志,特拉斯的“新政”在外界眼中成了寻求极点自在化的张狂行为。英国下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哈方(Robert Halfon)责备特拉斯政府是“自在放任主义圣战分子”(libertarian jihadists),把整个国家当成试验室里的小白鼠,进行自己宠爱的“超级自在商场试验”。这句讥评可谓言必有中地指出了这场紊乱背面缺少有用理性、全凭意识形态张狂驱动的底子特征——尽管与原教旨主义的宗教“圣战”冰炭不洽,但特拉斯政府的张狂程度,却恰与自己的敌人互成镜像。
专栏作家Ross Douthat日前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从莫斯科到德黑兰,自在主义应战者危机四伏。在他看来,相关于福山1989年“前史的完结”的达观结论,自在主义次序正显示出显着的内部阑珊痕迹。可是对替代品的巴望,缺乏以使这些替代品成为实践,相反,其他可通行的路途都快速通向漆黑。但他没有说到的一个维度是,以特拉斯为缩影的英国政坛风云显示出,在前史性的危机重压之下,原教旨主义的自在主义相同是一条死胡同,乃至用更快的速度通向漆黑。
保存党的自我纠错和止损操作
接连几届辅弼的走马灯式换位,让保存党内部“1922委员会”这个本来冷门知识点,现在变得人尽皆知。它作为保存党内部自我纠错的权利制衡机制,也凸显出其学习含义。
1922委员会所代表的准则含义,中心是执政权和监督权的别离。委员会彻底由所谓“后座议员”(Backbencher,即不归于内阁成员的一般议员)组成,担任党魁的信任投票及推举问题。依照程序,凡有15%的在任保存党议员(依照当时议席数量则为54人)向1922委员会提交针对党魁的不信任函,便可发动党内的信任投票。这意味着,对外代表保存党的头面人物的去留,在内部准则规划上是由一般议员和一般党员、而非党魁及其小圈子来决议的——尽管实践运转中仍不免受党内领导层、特别是党鞭的影响。
准则上说,新辅弼就任一年内,1922委员会不该建议信任投票。因而,假如特拉斯恋栈不去,理论上说她仍然能够在辅弼方位上再抗拒十个半月。可是,规则不是原封不动的,假如1922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能够修正规则、打破一年期约束,这意味着或许需求超越对折保存党议员(至少179人)的揭露倒戈。而依照“迷你预算”发布后特拉斯的人心丢失速度,到达这一门槛或许要花点时刻,但为期不远。也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特拉斯前一天还声称要像个“斗士”相同坚持下去,后一天就戏曲性地宣告辞去职务,以防止更为为难、更具有破坏性的局势。
在特拉斯辞去职务之后,保存党内部的高度一致是:眼下的乱局有必要赶快完毕,党接受不起上一次党魁推举那样先由议员多轮投票、终究交由底层党员决选的冗长程序。因而规则再次被暂时修正:提名人有必要在10月24日下午2点前搜集到至少100位本党议员的提名,才有资历进入竞选,而保存党现在共有357名议员,因而着意味着最多只要3名提名人能够被提名,竞选操作空间被大大紧缩。
至于为什么是100名议员、而不是80、也不是120,其间并无本质规则可言,很大程度是暂时权衡的效果,但就此次而言,似乎成了精准针对前辅弼约翰逊和下议院大都党魁领莫当特(Penny Mordaunt)的一项暂时变革办法。特别后者本来在约翰逊继位战中处于不错的方位,是仅次于苏纳克之后的有力竞赛者,直到第五轮投票才被特拉斯反超,而在特拉斯宣告辞去职务后,莫当特并不被看好,开始仅有三十余位本党议员揭露支撑,但其团队极力争夺支撑,只是由于不到10票的间隔,被逼在窗口期封闭之前宣告退出竞选,让苏纳克不战而胜,自己也成为此次“急就章”变革的最大受害者。
当地时刻2019年12月11日,英国本伏利特,英国辅弼约翰逊拿着锤子站在“完结脱欧”的牌子旁。保存党此次的自我纠错和止损操作无疑尚属成功,但毋庸讳言的是,其间也参杂着很多自利考量:从全党层面上说,从约翰逊领导下取得议会推举大胜以来,保存党在履历“派对门”风云之后,民意指数下滑严峻。特拉斯的反复无常更打碎了选民原有的“保存党拿手经济”观感。依据民调组织“舆观”(YouGov)9月底发布的一项查询效果,假如马上举办大选,工党将取得54%的选票,而保存党仅能取得21%,二者的间隔到达33个百分点之多,这是自1990年代末以来英国政坛前所未见的最大抢先优势。因而,赶快改弦更张、扶持新政府上马并进入正轨,关于保存党保持执政方位来说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来说,前辅弼约翰逊在被逼下野之前,就曾暗示有朝一日会重返舞台中心。特拉斯的辞去职务,确实供给了这样一个时机,因而他成了苏纳克上台前面对的最大妨碍。但约翰逊在声称现已取得满意提名的状况下戏曲性地退出竞赛,或许是看到眼下还不是他重整旗鼓的最佳时机:一来英国面对通胀和战役的扎手局势,对任何一任辅弼都构成了高危险应战;二来他仍然由于“派对门”而面对议会查询,假使日后真的再次被逼下台,那么对政治生计的冲击或许是致命性的;三来他在底层党员集体中的支撑率高于苏纳克,但在议员集体中却备受质疑,假如为了胜选而强行出马,将比赛拖入党员投票阶段,“歹戏拖棚”必然将在保存党内形成更大割裂。因而他乐于发挥“老同志的高风亮节”,将时机暂时让给苏纳克,一起也满意了保存党这一波的自我纠错操作。
“半途换将”面对的三难问题
保存党这种自我纠错才能并非天然自洽,与之相对的另一面暗影,是民主机制中代表性缺乏的问题。
英国政府近年来的一再更迭,使得意识形态上的竞赛对手借机宣扬“民主虚弱论”“民主无能论”,例如声称“英国的领导力危机是整个西方民主准则失调的缩影”、“英国政局动乱暴露出……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失效。这也使得英国民众关于本国的民主准则越来越绝望。”这种论调当然有意识形态宣扬战的需求,但并非毫无可注重之处。究竟,从敌人那里获取促进本身强壮的资源,是真实含义上敞开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约翰逊下台之后保存党的党魁之争,会集反映出这种代表性缺乏的危机地点:竞赛者需求取得至少20名本党议员的支撑,随后在多轮议员投票中层层筛选排名最末者,直到终究将两名提名人提交给17万党员投票。而据BBC报导,终究有82.6%的保存党党员参加投票,特拉斯取得81326张选票,苏纳克取得60399张选票。换言之,有资历决议由谁来带领这个国家行进的,是仅占全国人口0.3%的保存党党员,而终究决议输赢的,更是其间戋戋两万人。
当地时刻2022年10月26日,英国伦敦,英国辅弼苏纳克与财务大臣杰里米·亨特举办他就任以来的的初次内阁会议。多元民主体系下的总统大选或议会推举,适当于一次政治契约的缔结:不同党派推出各自提名人和政纲,竞相对选民许诺,以获取执政时机。而选民以选票断定胜者,一起也意味着同胜者签定一份建立控制-被控制联系的短期契约。理论上说,在自在和公平的推举之下,选民作为全体,在法定任期内有遵守胜选党派的责任,而后者也相同有尽最大努力实现推举许诺的责任。可是问题在于:假如一党以特定领导人和特定许诺赢得选票,但上台执政之后,从领导人到政纲一再替换,和竞选期间的许诺有适当间隔,乃至截然不同,那么这份政治契约历经损耗之后的有用性安在,便成了令人生疑的问题。正因如此,尽管依照《2022年闭幕和招集议会法案》:英国下次大选最迟在2025年1月举办,但在野党阵营都强烈要求提早举办大选,由于依照现有民调,一旦提早大选,保存党必败无疑。但保存党相同也看到了这一点,因而不管怎么不肯将执政权拱手让人。苏纳克上台伊始,也清晰标明不会提早举办大选。究竟2019年大选的成功,为保存党奠定了一个强有力的合法性结构,而一旦执政方位既成,不管党魁更迭多少次,也不管民调怎么变化,从法理层面上说,保存党仍然能够依托仅占全体选民0.3%的党员来决议大政方针和国家行进方向,只不过,这种民主机制下的代表性缺乏,以及对合法性的合法损耗,终究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所以,英国式议会主权体系下的“半途换将”面对着一个三难问题:走“精英道路”以党内高层策划为准,简单沦为密室政治;走“党派道路”以底层党员投票为准,简单扩大极点派系声响;走“民主道路”以全体选民投票为准,又冒着不坚定惯例政治结构的危险。就眼下而言,这好像是个无解的问题。但和许多政治问题相同,这未必先验地一定有理论上的解决之道,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出困局。
英欧“脱钩”,赌上大不列颠的国运
许多谈论(特别是欧陆言论)现已指出,尽管近期这场紊乱首要环绕特拉斯产生,但祸源却在脱欧时就现已埋下。六年五任辅弼,恐怕是最初醉心于“夺回控制权”的脱欧派人士所始料未及的。
尽管并非老死不相往来,但脱欧关于英欧两边来说,无异于一场伤筋动骨的“离婚”或许“脱钩”。而关于不同力气实体来说,“脱钩”是否是笔合算生意,很大程度上要看动力机制中谁占有更为有利的方位:尽管不同实体一般互有需求,勾连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但关于联系中的相对强势一方而言,“脱钩”意味着脱节了掣肘、负担和要挟,而关于相对弱势一方而言,“脱钩”却意味着失去了更多的搭便车机会。在现在备受注重的中美“脱钩”态势中(即使并未正式成型),这种格式相同可窥一斑。
所以,各方怎么评价自己在这种联系中的力气、人物和潜力,便成了问题关键地点。在脱欧之前,英国将欧盟视为掣肘、乃至要挟,雄心壮志地神往拿回主权后打造一个“全球化英国”或“脱节捆绑的英国”(借用保存党人士的合著书名),但脱欧后的事实证明,至少在经济范畴中,英国需求欧盟的程度,远高于欧盟需求英国的程度。在通胀危机中,英国的经济表现是七国集团中最差的。换言之,在环绕“脱钩”的强弱力气对比上,英国(至少是脱欧派政客)自认为处于强势方位,大国从头兴起在望,但后续一连串连锁反应,却远远超出事前预期,暴露出实践中懦弱之处。
当地时刻2022年10月28日,英国北爱尔兰,工人们在悬挂艺术家Ciaran Gallagher的一幅著作,描绘的是里希·苏纳克在一艘名为“泰坦尼克号”的小艇上,在鲨鱼树立的水域中拼命求生,而鲍里斯·约翰逊和彭妮·莫当特预备跳海。这幅岩画是在苏纳克赢得保存党魁领推举成为下一任辅弼后发布的。英国在前史上调控“大陆均势”、扮演“离岸平衡手”的经历太过于成功,以至于在彻底不同的年代布景下仍然梦想“昨日重现”,掉进了途径依托的圈套。在政界精英本来大都倾向留欧时,呼唤选民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切的状况下作出了决议(比方闻名的煽动说辞——“脱欧后每周能够节约3.5亿英镑用于本国医疗系统”),这当然表现了民主年代的内涵压力,但客观上也形成了为满意“脱钩”执念、不吝以国运作赌的不确定远景。超出预期的最大痛点,不是人员和本钱活动受阻形成的经济负面影响,不是与其他国家的双方自贸协议商洽远不如预期般效果严重,也不是无法在新冠疫情或高通胀布景下参加全欧规划的和谐举动,而是前史上表现英伦政治谋略的标志性“大陆均势”格式,现在很大程度上被反转:从此以后,英国无法在欧盟结构内部合纵连横,为本国追求最大利益,只能以局外人身份面对欧盟全体;更甚者,英国不光难以像19世纪相同,以“离岸平衡手”人物分化瓦解欧陆诸国,反过来本国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却遭到欧盟这一巨型政治实体的引力效果,呈现出更大的离心力。这两个区域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都以明显优势标明乐意留在欧盟(北爱尔兰55.78%,苏格兰62%),却被强行拖离。苏格兰独立运动本来在2014年公投后进入低落,现在风云复兴,苏格兰民族党赶紧推进“二次公投”。而《北爱尔兰议定书》本来完结了英欧商洽的最困难部分,却在实践运作中成了打进英国内部的一个楔子,随后便呈现了持别离态度的新芬党在北爱当地推举中的前史性成功,以及亲英派民主统一党杯葛北爱议定书而形成政坛停摆,北爱面对从头大选的困境。而在这种压力下,作为对近现代世界法奉献最大的国家,英国不吝揭露毁弃世界协议,企图用单方面立法的方法修正《北爱尔兰议定书》。现在,欧盟反过来成了调控英国内部均势的自动一方,它乐意开释多少好心、作出多少退让,决议了未来英国“国本”的安定程度。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